基本概念
- ISP: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,因特网服务提供商,底层ISP需要向接入的ISP提供商支付费用
- TCP: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,传输控制协议
- IP:Internet Protocol,网际协议
- LAN:局域网
- WLAN: 无线局域网
- wifi: 基于IEEE802.11技术的无线局域网
- 4G/5G: 广义无线接入
- 吞吐量: 服务器到路由器、路由器到路由器、路由器到用户传输速度的最小值
- 5层因特网协议栈: 物理层、链路层、网络层、运输层、应用层
- 7层ISO OSI参考模型: 物理层、链路层、网络层、运输层、会话层、表示层、应用层
- HTTP:超文本传输协议
- FTP:文件传输协议:
- SMTP: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
- DNS:域名解析协议
- 报文: 应用层的信息分组
- CDN: 内容分发网络
- RFC: 请求评论,包含了因特网所有文档资料
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
-
电路交换是以电路连接为目的的交换方式,通信之前要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一条被双方独占的物理通道
-
分组交换是以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和交换的,它是一种存储——转发交换方式,即将到达交换机的分组先送到存储器暂时存储和处理,等到相应的输出电路有空闲时再送出
优点 | 缺点 | 例子 | |
---|---|---|---|
电路交换 | (1)由于通信线路为通信双方用户专用,数据直达,所以传输数据的时延非常小。(2)通信双方之间的屋里通路一旦建立,双方可以随时通信,实时性强。(3)双方通信时按发送顺序传送数据,不存在失序问题。(4)电路交换既适用于传输模拟信号,也适用于传输数字信号。(5)电路交换的交换设备及控制均比较简单 | (1) 电路交换平均连接建立时间对计算机通信来说较长 (2)电路交换家里连接后,物理通路被通信双方独占,即使通信线路空闲,也不能供其他用户使用,因而信道利用率低 (3)电路交换时,数据直达,不同类型,不同规格,不同速率的终端很难相互进行通信,也难以在通信过程中进行差错控制 | 通话和视频 |
分组交换 | (1)分组交换不需要为通信双反预先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,不存在连接建立时延,用户可随时发送分组。(2)由于采用存储转发方式,加之交换节点具有路径选择,当某条传输线路故障时可选择其他传输线路,提高了传输的可靠性。(3)双通信双反不是固定的战友一条通信线路,而是在不同的时间一段一段地部分占有这条物理通路,因而大大提高了通信线路的利用率。 | (1) 由于数据进入交换节点后要经历存储转发这一过程,从而引起的转发时延(包括接受分组、检验正确性、排队、发送时间等),而且网络的通信量越大,造成的时延就越大,实时性较差 (2)分组交换只适用于数字信号 (3)分组交换可能出现失序,丢失或重复分组,分组到达目的节点时,对分组按编号进行排序等工作,增加了麻烦 | 短信和邮件 |
- 分组交换中时延
- 处理时延
- 排队时延:先期达到的正在排队向链路传输的分组数目
- 传输时延: 路由器完全推出某个分组所需要的时间
- 传播时延: 把分组从路由器A传输到路由器B所需要的时间
协议层次
- 应用层: 网络应用程序及它们的应用层协议存留的地方,包括各种协议
- 传输层: 主要包括TCP和UDP
TCP | UDP | |
---|---|---|
可靠性 | 高 | 低 |
流量控制 | 有 | 无 |
阻塞控制 | 有 | 无 |
- 网络层: 因特网的网络层负责将称为数据报(datagram)的网络层分组从一台主机移动到另一台主机,主要包括网际协议IP
- 链路层: 因特网的网络层通过源和目的地之间的一系列路由器路由数据报,链路层分组称为帧
- 物理层
网络攻击
- 病毒
- 蠕虫
- DOS(拒绝服务攻击): 弱点攻击、带宽洪泛(DDoS)、连接洪泛
- 分组嗅探: 在无线传输设备的附近放置一台被动的接收机,该接收机就能得到传输的每个分组的副本